IPO年度:A股排队不减 美国成2014IPO市场最大赢家


   2014年,A股市场IPO几番波折,两次重启、数项新规。不过,让股民心花怒放的是,百余家新股的收益依然非常可观。粗略统计,上市后5个交易日,所有股票均实现上涨,其中有72只股票涨幅翻番。

  虽然短期内的新股收益无法与A股市场相比,今年海外市场IPO也是风生水起,赴美上市的阿里巴巴和赴港上市的万达成为两地IPO盛况的缩影。

  综合专业机构的预测,2015年,海内外IPO市场表现或将比2014年更有看头。

  A股排队不减

  2014年1月17日,纽威股份的上市打破了长达一年多的IPO停滞局面,时隔一年多后新股发行重启,随后34天内,48只新股陆续登陆A股市场。不过,2月19日后,IPO大门又短暂关闭。其间沪深交易所修改IPO网上按市值申购实施办法,证券业协会修订《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承销业务规范》等,IPO配套措施落地。证监会6月9日按法定程序核准了10家企业的首发申请,IPO才再度开启。

  今年,共有120只新股上市。其中,41家公司选择登陆上交所主板,中小板和创业板则各为31家与48家。

  从行业分布来看,根据证监会行业分类,专用设备制造、电力器械和器材制造、计算机、通信、软件、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IPO数量居前。

  此轮新股中诞生了不少“牛股”,其中10月9日挂牌上交所的兰石重装表现最为抢眼,由于兼具“核电”和“最便宜新股”两大概念受到资金追捧,从上市首日至11月12日连续拉出24个涨停,股价最高飙升至28.57元,累计最高涨幅超过了1000%。

  2015年的A股又会出现怎样的变化?

  “量价都会出现变化,而最大的变数则是注册制。”南方一家大型券商投行部高管对《国际金融报》记者表示。

  所谓的量,是指IPO的发行数量。2014年的新股发行数量是受到证监会“百家”调控政策的限制。业内人士预计,2015年IPO发行量会松绑。

  根据证监会最新公布的数据,截至12月25日,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654家,其中,已过会38家,未过会616家。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591家,中止审查企业25家。

  值得关注的是,过去的一周,预披露企业和上会企业数量均迅速上升。12月25日有10家企业预披露,26日的预披露数量则达到21家。而12月31日,将有10家企业集中上会接受审核。

  “今年6月份IPO重启时,证监会公布了‘百家计划’,目前,已经有78家企业拿到了IPO批文,还有22个席位,这是年底上述数量激增的主要原因。”上述投行高管表示。

  而对于预披露数量增加的原因,该人士表示,12月末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,错过的企业将不能再申报,有计划IPO的企业都会赶在这个时间点之前申报。

  虽然申报数量出现增多,但绝大多数投行人士认为,2015年IPO申报企业数量会维持稳定增长的格局,而新股发行数量也会较2014年有所增加。

  国泰君安预计,2015年A股IPO发行数量为180家至240家,月均发行15家至20家。

  注册制渐行渐近

  IPO数量仍然会保持稳定增长,那么,发行价格又会出现怎样的变化?

  说起这个问题就必须提及2015年中国资本市场最具看点的注册制改革。

  11月19日,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,提出增加存贷比指标弹性,抓紧出台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方案,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等10条办法。

  3天后,证监会副主席姜洋公开表示,证监会将落实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和国务院要求,结合《证券法》修订工作,抓紧研究提出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方案,取消股票发行的持续盈利条件,降低小微和创新型企业上市门槛。

  目前,中国内地股票发行制度与海外市场的核心区别主要是,中国内地的上市标准比较单一,有严格的盈利指标。而美国、中国香港的注册制在证监会层面是形式审核,在交易所是实质审核,但是美国存在多套标准;香港标准低,强调披露符合规定。

  关于中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进展情况,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奚晓明12月27日透露,目前的研究意见主要有两种方案:一种是维持由证监会注册审核,交易所进行上市审核的模式;一种是由交易所审核上市申请,向证监会注册生效的模式。

  证监会曾多次表示,注册制的正式实施要等到《证券法》修改之后。按照中国的立法程序,《证券法》的修改需在明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三审程序后才能获得通过,因此注册制的出台最快可在2015年下半年实现。

  国泰君安分析师白晓兰在其研究报告中分析认为,注册制会在2015年逐步推出,并且不会在整个市场全面推行,更大的可能是创业板进行分层,形成一个新的板块推行注册制,有可能是新三板已经挂牌的优质公司,或者高科技未盈利公司在新三板挂牌一年以后,直接转板至创业板。

  “而这也是2015年IPO申报企业不会出现井喷的主要原因。”前述投行人士表示,目前,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考虑先通过新三板的路径进入资本市场。

  因此,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,新股定价也将发生变化。

  白晓兰表示,若按照注册制可能在创业板中划分出一个市场推行的预测,证监会放开新股的定价也可能率先在这个市场放开。由于市场对证监会目前规定的固定价格发行诟病最多,并且历史上我国新股发行也曾经多次放开过定价,所以并不排除2015年证监会会放松对定价的要求。

  香港稳中有升

  12月23日,大连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(下称“万达商业”)在港交所挂牌。香港IPO本年度的压轴戏正式落幕。作为2014年香港市场年度最大一单IPO,万达商业也将香港稳稳地锁定在了全球IPO融资第二的排位上。

  与2013年一样,2014年香港证券市场交投活跃,加上资本大量流入,持续吸引大量企业跨境上市,尤其是中国内地企业。

  资料显示,2014年,有108家公司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,合计融资金额为288亿美元,与2013年比较,数量上升11%,融资金额增加32%,分别位列全球第三及第二。

  香港市场的IPO风潮主要集中在第四季度,尤其是在最有一个月里,这个月募资总额达到80亿美元,除了万达商业37亿美元的IPO外,还有北汽股份的14亿美元以及中广核电力的32亿美元募资。

  2014年的第四季度IPO定价也有所改善,44%的IPO定价接近参考发行价上限,而第三季度则只有35%,直接反映了投资者信心高涨。

  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德勤预测,截至2015年底,香港将有约110宗IPO融资1800亿至2200亿港元,比2014年稍稍放慢。其中将有7只至8只主要为中国金融机构和医药企业的大型IPO会成为香港市场的焦点。这些金融机构包括中小型银行、保险公司以及服务两地客户的证券公司,互联网金融兴起及利率市场化将有助于刺激这些新股上市。而国企改革、中国的碳减排计划、放宽房贷限制、银行减息及新型城镇化将鼓励更多已改革国企、环保企业、房地产发展商和相关企业寻求上市。消费及零售企业将继续受惠于中国刺激经济调整结构政策,进而提升常态内需而选择香港上市。

  德勤中国全国上市业务组华北区领导合伙人林国恩表示,虽然中国内地于1月恢复了IPO活动,但由于香港上市的时间表可确定性较高,因此仍将吸引稳定数量的内地企业赴港上市,超过600家企业等待A股上市审核是另一主要因素。德勤预测,在内地推出注册制后的初期,不会大大加快内地的IPO活动,但将有助于推动因业务发展而对融资及上市地位有需要的内地企业,于2015年把上市计划移师至香港。

  对于“沪港通”对香港IPO市场带来的刺激,罗兵咸永道资本市场服务组合伙人陈朝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沪港两地市场均可于“沪港通”中“各取所需”,上海市场与国际投资者的接触获得加强,香港的资金流量亦大大提高,对香港IPO有正面作用;另一方面,鉴于上海、香港及国际市场已经连接起来,对于一些原本想在A股上市的企业,考虑到A股IPO的挤塞,将愈来愈多转到香港上市,变相刺激了香港IPO市场。

  陈朝光指出,香港最大的挑战在于维持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,及其地区扮演角色,政府需努力拓展投资渠道,例如人民币IPO等,社会各界多探讨新元素,法规也要与时俱进,才能令香港的IPO市场继续繁荣。

  欧美添新概念

  美国市场无疑是2014年IPO市场最大的赢家。

  据独立服务机构复兴资本统计,2014年美国市场IPO数量达到273宗,仅次于2000年406宗的历史最高水平,较十年平均水平高77%。筹资规模接近850亿美元,仅低于2000年时的969亿美元,较去年增加55%,较十年平均水平高120%。至此,美股IPO数量和筹资额已经连续三年双双实现增长。

  数据提供商Dealogic的数据显示,美国今年的募资总额达到200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。相比之下,过去10年的年均股权募资总额为410亿美元。

  在这个纪录之中,中国公司贡献了不小的力量。

  9月19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成为2014年最大的IPO。此次阿里巴巴的招股价区间由最初的60美元-66美元提高到66美元-68美元,并最终以上限定价,融资250亿美元,占今年美国285笔上市交易946亿美元募资总额的1/4以上。

  复兴资本分析师指出,2014年共有347家公司提交在美IPO的申请,较2013年多出36%。其中有107家公司正在寻求上市,预计筹资193亿美元。尽管2015年的IPO活动可能受到美联储加息、能源板块疲软以及对海外经济增长担忧的影响,但考虑到整体积极的回报表现以及仍有大量企业处于上市通道中,明年美股IPO数量可能继续超过200家,并有可能创造新的纪录。

  复兴资本的研究主管保罗·巴德说:“每年都有这么一宗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交易。”2015年还有其他可能轰动市场的IPO公司——据风投调研机构CB Insights估计,Airbnb、Pinterest、Snapchat等40家科技公司的估值均超过10亿美元。

  中国企业赴美上市方面,传漾科技、大众点评等企业都透露出了2015年赴美上市的计划。

  许多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核心诉求是,满足许多科技创新型企业处在亏损之中、但业务增长很快的阶段时的融资需求,美国资本市场较为宽松的门槛使得它们趋之若鹜;但随着美股的见顶,阿里这条吸金“巨鳄”的登岸,以及2014年二级市场对部分中概股的估值泡沫的破裂,将使得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难度上升,吸引力下降。在国内注册制和创业板、新三板改革政策逐一落实的背景下,会引导科技类公司逐渐回流A股上市,有利于A股市场培育具有成长潜力的互联网科技企业,促进国内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。(国际金融报 报道)

相关热词搜索:IPO A股 美股

上一篇:A股银行IPO名单“缩水”:城商行或集体赴港寻求上市
下一篇:IPO注册制疾进:炒新浪潮或冷 年内或在创业板先试

分享到: 收藏